读书人的礼数

看过紧张大师Hitchcock导演的The Thirty nine steps之后,一度读了原作者John Buchan的一些小说和非小说。他在牛津念书期间就出版了长篇故事和散文集,一九零一年到一九零三年在英国驻南非的高级专员公署任职,处理布尔战争后的重建工作,一边接着写作。他一九三五到四零过世的五年里出任加拿大总督,亦官亦士,声名很盛。他那些描写乱世谍影的故事最为普及,待人接物又祥和rom contemporary futilities, a watch-tower from which I had a long prospect, and could see modern problems in juster proportions. That is the supreme vaulue of history.”)A L Rowse说,John Buchan重友情,懂礼数,两人同时在伦敦患十二指肠溃疡的时候,Buchan在病榻上还要处理公事之余,竟然抽空写信慰问Rowse。“也许只有天天接触文字的作家才清楚知道片纸寸笺的意义”Rowse说。

那确是很难得。现代人大半不讲究人情世故,一切像机器那样冷漠。一位旅居国外几十年的老学者说,香港一些高等学府都不甚讲礼数,办事程序颠三倒四,来信不回,诺而不践,敷衍了事。学者慨叹这些办事情的手续与规矩都不见了,今日最烦嚣的地方如纽约,最现代的地方如美国,文书往还,也没有不循规蹈矩者,况乎我辈为文事者邪?老学者於是想到今日香港台湾各处称博士者多如过江之鲫,大半是留洋之士,做人礼义竟比没有那么多博士的时代淡了许多,可见学位与读书知礼是不挂钩的。战前英国无博士,香港老一辈华人世家子二十年代去牛津念书,得个BA而归,因英国人当时认为first d士学位的人听来倒挺惬意的。